首页 / 成果中心
大型戏曲蛤蟆嗡《武训舍情》在聊城首演成功
成果登记时间:
成果登记号:
完成单位:
研究开始及结束时间:
所属高新技术领域:其他
咨询
详细信息
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体现形式 新技术
转让范围 允许出口 课题立项名称
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
课题来源 成果水平 国内领先
官方链接 http://www.sdysyjy.com/info.aspx?ai_id=820
研发单位信息
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始创于1954年,初称山东省戏曲研究室,1985年10月变更为山东省艺术研究所,2014年3月更名建院。2015年11月11日,省人社厅正式下发文件,确定我院由一般文化事业单位变更为科学研究事业单位。
专利情况
应用前景
详细介绍

大型戏曲蛤蟆嗡《武训舍情》在聊城首演成功

时间:2016-06-28 栏目:成果展示 点击: 2576 次

 编辑:科研规划办

首演留影

        6月20日晚,由中共冠县县委、冠县人民政府、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,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表演的大型戏曲蛤蟆嗡《武训舍情》在聊城首演汇报成功。 

 

剧照

 

      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桂林、聊城市副市长马丽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奎、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、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华莹、省艺术馆原馆长高鼎铸、省艺术研究院院长、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、聊城市文广新局局长杨达、冠县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盛耀光、冠县政协主席李宝林、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建中以及社会各界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,演出反响强烈,收获了一致好评。

剧照

 

 
剧照 

 剧照

 

 

拯救濒危剧种,任重道远

 

蛤蟆嗡是流行于冠县桑阿镇、贾镇、梁堂一带的民间小戏。它是由河北魏县、大名等地流行的落腔(落子)传入山东后,在演出过程中逐步吸收河北梆子、四根弦的特长,并和当地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。其艺术风格独特,地域及民间色彩极为鲜明,现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蛤蟆嗡剧种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,但是剧种在尚未发育成熟之前,便没有了传承人。近年来,冠县当地的业余剧团一直在努力发展这一本地小戏,并在进入2000年以来,陆续推出了5个小型剧目,积累了一些资料,不过从未进行过理论研究。作为一个濒危剧种,蛤蟆嗡亟待挖掘、整理和抢救。

剧照

 

 剧照

 

        作为省内唯一的省级艺术科研单位,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承担着“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”重点课题任务。该项工程以挖掘和抢救山东濒危地方剧种为主要任务,关注的正是像蛤蟆嗡这种地方濒危小戏的全方位地抢救性恢复工作。2015年,文化部关于全国地方戏曲普查工作的部署,也为山东地方戏曲的整理、发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。在这一背景之下,我院积极响应中央文化部署,同时大力实现科研职能辐射,依托人才优势,全面整合资源,经过前期的精心调研和准备,我院与冠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并在冠县设立山东省艺术研究创作基地,将地方戏曲蛤蟆嗡剧种的挖掘、抢救列为重点工作,成立了项目组,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项目跟进。

 

 

剧照

剧照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该项目作为2016年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第一个大型科研成果转化项目,采用全方位的传承保护模式,用创作发展,用理论保护,用纪录片展示,以期最终形成“三位一体”的、具有时代特色和理论深度的成果集。我院开创的这种传承保护模式有着前期实践经验,曾与菏泽合作进行了“大弦子戏”的抢救和整理工作,此次蛤蟆嗡项目是对地方戏曲抢救“三位一体”科研成果转化模式的再实践与新发展,同时也开展了省级艺术科研机构县域合作的先河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成立的剧目组、理论组、纪录片组、宣传组四个工作组协调共进,全力配合,力求通过“蛤蟆嗡”这个地方小戏拓展民间艺术视野,展现区域文化特色。

 

 

剧照

 

传承文化之脉,时不我待 

        大型戏曲蛤蟆嗡《武训舍情》是蛤蟆嗡剧种历史上的第一部原创大戏,也是本次蛤蟆嗡项目“三位一体”成果集的首期展示,是省级艺术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“强强联合”出品的实践硕果。它由反复调研到顺利建组,由潜心创作到启动坐排的全过程之中,剧组人员不遗余力,通力合作,不断克服困难,排演工作稳步进行,终于迎来了剧目的精彩亮相。

 

剧照

 

剧照

 

剧照 

 

        《武训舍情》以冠县历史文化名人武训为主人公,以其行乞终生、兴办义学的传奇故事为题材,择取了武训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,舍去七情六欲,放弃天伦之乐的主题视角,从心理、生理和情感等角度挖掘武训的办学事迹。作品通过武训与桃花、梨花、杏花的情感纠葛,用戏曲的艺术形式,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、情操高尚的武训。

 

 

剧照

剧照

        最初,由于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成立时间较晚,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完善。旦角演员方面,缺乏年青演员力量,导演、音乐、舞美等也急切需要各方面的支持,因此剧目创作排练面临多方困难。针对这些问题,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派出了包括导演、作曲、舞美、灯光设计等专业人才与冠县当地人员联合组成主创团队。从研讨剧本、遴选演员开始,主创人员第一时间深入剧团观摩小戏、考察演员,针对细节问题展开研讨。导演组多次赴冠县进行考察和调研,深入走访蛤蟆嗡老艺人和剧团团员,全面掌握蛤蟆嗡的历史渊源、艺术特点、剧团变迁、演员从艺经历等,并连夜召开现场办公会,对调研情况进行内部先导分析。随后,通过《武训舍情》创作座谈会,主创双方确定任务分工及负责人,明确时间节点,挂图上墙、倒排工期,确保了作品按期保质。整个排演过程中,导演组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驻扎剧团,不分昼夜、加班加点修改完善剧本、曲谱,研究、揣摩人物特征,一字一句地推敲、练习台词,舞美设计人员冒着酷暑搭建舞台、保障演出,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得到了一致好评,最终将这出戏曲作品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。

 

剧照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20日的首演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,蛤蟆嗡作为聊城市冠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一直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,此次大型戏曲《武训舍情》的上演,使当地观众感受到了地方戏更具现代气息的新貌,当“传统”与“新意”有机结合,临近濒危的地方戏也逐步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。

 

 

剧照

       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、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是《武训舍情》的艺术总监,他说:“《武训舍情》是蛤蟆嗡剧种历史上的第一部大戏 ,也是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对于濒危地方戏曲‘三位一体’保护传承模式的成果之一,它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这一保护模式的重要价值,对于山东地方濒危剧种的挖掘、整理和抢救有着重要意义。接下来,今年年底前,蛤蟆嗡的理论成果及纪录片也将完成,“三位一体”的理论成果集也将出版。该项目及剧目首演成功得力于冠县县委、县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,也得力于一群有理想、有抱负、有担当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忘我付出。为了《武训舍情》,冠县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、县文广新局局长任广民亲自靠上、冠县宏湖蛤蟆嗡剧团常年坚守,是他们用智慧和心血描绘了一幅文化生机盎然、美丽壮观的风景,是各方的合力让‘蛤蟆嗡’这一古老的剧种再放生机。接下来,我们还将与冠县人民政府加强合作,进一步做好地方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和艺术作品的创作提升,挖掘文化遗产、弘扬优秀文化!”

剧照

 

 剧照

 

      人民政府县长张琳是《武训舍情》的总策划、出品人,“地方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的共同记忆和精神家园。保护、传承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基因,不仅仅是拯救一个剧种,而且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《武训舍情》的成功演出,凝结了冠县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心血,它唱的是冠县的乡音,讲的是冠县的故事,弘扬的是冠县历史名人武训举办义学的义举,这是对冠县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结和弘扬,同时也是对当代冠县时代精神的整体宣传。我们将以这个项目为契机,充分发挥冠县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,不断深化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交流合作,努力实现互利互惠、合作共赢,不断提升冠县文化的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。”

据悉,大型戏曲蛤蟆嗡继聊城首演成功后,还将走进济南省会大剧院,让更多观众有机会领略蛤蟆嗡剧种的独特魅力,将齐鲁文化的传承、传播做到实处。

 

 

 

 

声明: 转载请保留链接: 大型戏曲蛤蟆嗡《武训舍情》在聊城首演成功 http://www.sdysyjy.com/info.aspx?ai_id=820

机构名称:山东省艺术研究院
所属行业:研究机构>计算机软件,计算机硬件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 : 谢先生
手   机 : 15306845124
固   话 : 0531-69957293
传   真 : 0531-69957293
地   址 :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北路27-2号
值班QQ 在线留言